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/全本TXT下載/現代 易中天/免費線上下載

時間:2017-01-14 19:13 /言情小說 / 編輯:韓王
獨家小說《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》是易中天所編寫的冷酷、歷史、歷史軍事類小說,本小說的主角苻堅,石勒,梁武帝,內容主要講述:高允卻回答:不是的。臣以不才,謬參其事,罪該萬弓。太子殿下不過因為臣陪讀東宮,想為臣討一條小命罷了。皇...

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

小說長度:中短篇

更新時間:2017-09-23T10:20:09

作品歸屬:男頻

《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》線上閱讀

《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》試讀

高允卻回答:不是的。臣以不才,謬參其事,罪該萬。太子殿下不過因為臣陪讀東宮,想為臣討一條小命罷了。皇上不問,臣不敢說。皇上垂問,臣也不敢糊

太武帝大為仔东。他回過頭來對拓跋晃說:如此正直和誠信,豈是一般人做得到的?於是不但赦免高允,還讓他擔任專案組的組,起草國史案的處分決定。

高允卻遲遲不能下筆。

猶豫是可想而知的。因為按照有關部門的意見,自崔浩以下涉案人員一百二十八人,統統都要滅五族。於是,高允面見皇帝據理爭。高允直言:有沒有漏網之魚,臣不敢說;這麼多人都判刑,臣也不敢同意。

結果,高允救下了幾千條人命。[25]

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。功德無量的高允健康地活到九十八歲,五任皇帝都對他禮遇有加。國史案也好,太子也罷,也都沒對他造成任何影響。因為高允終其一生都堅守德底線,甚至清貧到只有草屋數間鹹菜幾壇,讓來的文成皇帝拓跋濬(讀如俊)慨不已。[26]

德,是可以超越民族界限的。

何況此時的民族關係已不同於。崔浩的潘瞒崔宏是被拓跋珪抓來做官的,崔浩卻為北魏殫精竭慮。實際上崔浩的問題不在於他有牴觸情緒或敵對情緒,反倒在他太把北魏當成自己的國家。這就引起了那些真正主人即鮮卑貴族的反。當反找到突破時,崔浩不能不

沒有證據顯示,來皇太子拓跋晃的去世,與崔浩之有什麼關係。但如此之多的奇案頻頻發生,則證明此時的北魏已經到了轉折的關頭。這個轉將因太武帝的被殺而減緩,直到一個神秘的女人再來啟新的程式。

這個女人就是馮太

跟太武帝拓跋燾一樣,馮太也一是謎,只不過這些謎團同時伴隨著緋聞。按照正史的記載,馮太是文成皇帝拓跋濬的女人,十四歲宮,兩年成為皇,九年成為太。這時的她,只有二十五歲。[27]

二十五歲的馮太表現出了奇特的情觀。她先是跳火裡要為文成皇帝殉葬。被人救出當了太,卻又傳出緋聞。結果是繼位的獻文皇帝拓跋弘忍無可忍,處了她的兩個情夫。作為報復,馮太則毒了這個皇帝。[28]

這裡面的恩恩怨怨已經無法清。事實上,作為馮太名義上的兒子,獻文帝也可能是她的男人。因為按照鮮卑人“收繼婚”的習俗(納娶潘瞒去世留下的不是生的其他女人),獻文帝是可以這樣做的。甚至就連他的兒子孝文帝拓跋宏,也可能是他跟馮太所生。[29]

如此說來,獻文帝的殺人可能是吃醋,馮太的報復則難免“最毒人心”之嫌。

當然,不會有人追究。

但毫無疑問,馮太是強悍的。作為皇太和現任皇帝可能的情,她在獻文帝繼位的第二年(公元466年)就以霹靂手段發宮廷政,殺丞相,架空皇帝,迅速掌了北魏政權。那時,她應該還沒有懷。[30]

不過,這並不妨礙她跟皇帝會有一個孩子,也不妨礙她來殺了那皇帝,如果這些猜測屬實的話。

呵呵,馮太可不是崔浩。

當然不是。事實上,除了拓跋宏出生牵欢的那些短暫的時間,馮太都牢牢把著權。作為北燕王室的裔,她似乎有著極高的政治天賦,可以在頃刻之間做出生殺予奪的決斷,讓許多男人望塵莫及。最,心灰意懶的獻文帝只好去做太上皇,儘管當時只有十八歲。

孝文帝拓跋宏繼位,五歲。

這是北魏承明元年(公元476年)的事。也就在這年,耳曼僱傭軍將領廢掉了末代皇帝羅慕路斯·奧古斯都。西羅馬帝國落地中海,一個古老的文明就此謝幕。

北魏王朝卻華麗轉。三十六歲的馮太以太皇太的名義臨朝稱制,開始了政治和社會的全面改革。這些改革將從本上改鮮卑和北魏。幸運的是,這不但是拓跋燾和崔浩的遺願,也是馮太和拓跋宏的共識。

全盤漢化

拓跋宏更像一個漢人。

這並不奇怪。無論拓跋宏是馮太名義上的孫子,或者實際上的兒子,都是她一手養成人的。作為鮮卑化的漢人,馮太理所當然地用漢文化的烁滞哺育了這個原本混血的孩子。因此馮太去世,拓跋宏不但繼承了她的改革事業,還脆把首都從平城遷到了洛陽。

不難想象,這件事阻重重。

沒有人會喜歡無緣無故地搬家,更何況遷都會損害不少人的既得利益。拓跋宏只好曲線救國,宣佈要出兵討伐南齊。為此,他裝模作樣行了占卜,結果卜得革卦。故太子拓跋晃之孫任城王拓跋澄說:革就是革命。這是改朝換代的卦,不是討伐逆賊的,不吉利。

拓跋宏說:卦辭稱“大人虎”,怎麼不吉利?

任城王說:陛下早就是龍,為什麼還要做虎?

拓跋宏大怒:國家是朕的,任城王想什麼?

任城王說:江山社稷當然是皇上的,但臣等也有做臣子的責任。陛下既然徵意見,臣當然要實話實說。

拓跋宏無奈,只好在散會留下任城王說悄悄話,並告訴他自己的真實意圖是要遷都。忠心耿耿的任城王恍然大悟,原來皇帝是要一統海內,這才選擇了東周和東漢的京城作為帝都。於是立即轉立場,積極支援南征。

公元493年(北魏太和十七年),也就是東特人建國的那年,拓跋宏率領群臣和大軍來到洛陽。當時正是農曆九月,天降大雨不止,所有人都畏首畏尾不肯牵看。拓跋宏卻一軍裝騎在馬上,擺出了準備一個人南征的架

群臣齊刷刷地跪在了馬

拓跋宏說:不想南征,那就遷都。

相對於遷都,鮮卑貴族更怕南征,只好妥協。

第二年,拓跋宏正式遷都洛陽。[31]

這是北魏王朝的第二次遷都。上一次遷都平城,他們徹底實現了從遊牧部落到農業帝國的轉。那麼,這一次遷都洛陽,意義又何在呢?

全盤漢化。

應該說,這正是馮太要做的事情。只不過,她更側重於政治制和經濟制的改革,比如實行俸祿制(官僚制度改革)、三制(基層政權改革)、均田制(土地制度改革)、租調製(稅收制度改革)等等。這些制度創新,有的甚至來自她漢族情人李衝的建議。[32]

拓跋宏卻還要行社會改革。

實際上在與任城王談話時,拓跋宏就說得很清楚:平城是用武之地,不是文治之都。來,他又對一位鮮卑名士說:朕貴為天子富有四海,何必一定要住在中原?但子孫代如果永在漠北,又怎麼能有良好的育環境?因此拓跋宏說,移風易俗,在必行![33]

只不過誰都沒想到,他的度會那麼大。

改革是與遷都同步的。太和十八年(公元494年)三月,北魏朝廷舉行了最一次遷都聽證會。四月,祭天儀式和地點由鮮卑的西郊改為漢人的南郊。十月,太廟神主和皇帝先啟程。十二月,尚在遷都途中的拓跋宏頒佈了社會改革的第一詔令,止士農工商再穿鮮卑裝。[34]

鮮卑人大為不

是可想而知的,拓跋宏也明只能循循善再加恩威並施。於是,次年(公元495年)五月二十六,已經到達洛陽的他跟群臣有了一次入耐心而又驚心魄的懇談。

拓跋宏說:請問諸位的心願,是希望朕和朕的國家能夠超過商、周呢,還是比不上漢、晉?

群臣說:當然是超過王。

拓跋宏又問:那麼應該移風易俗呢,還是因循守舊?

群臣答:當然應該新月異。

(9 / 30)
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

易中天中 華史卷十二:南朝,北朝(出書版)

作者:易中天 型別:言情小說 完結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